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

被引:35
作者
孙家宝
胡海清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兴安落叶松; 火烧迹地; 群落演替;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0.05.024
中图分类号
S718.529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由植被空间序列推断时间系列的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不同火强度火烧迹地群落演替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演替趋势规律为:杂草丛或灌草丛→白桦山杨混交林→阔叶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林;中度火干扰后,兴安落叶松林的群落演替趋势为:杨桦林或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林;轻度火干扰后,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较小,不能改变原有的树种组成,林分群落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旱生物种与中湿生物种的替代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林火干扰强度对兴安落叶松群落影响研究 [J].
邢玮 ;
葛之葳 ;
李俊清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 (14) :2042-2046
[2]   大兴安岭北坡落叶松林火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 [J].
王绪高 ;
李秀珍 ;
贺红士 ;
冷文芳 ;
问青春 .
生态学杂志, 2004, (05) :35-41
[3]   林火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演替的影响 [J].
李秀珍 ;
王绪高 ;
胡远满 ;
孔繁花 ;
解伏菊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4, (02) :182-187
[4]   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系列上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动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1) :86-92
[5]   火干扰对天然红松林结构和演替过程的影响(英文) [J].
刘丽娟 ;
葛建平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3, (04) :269-274+345
[6]   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自然与人工干预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初探 [J].
王绪高 ;
李秀珍 ;
孔繁花 ;
李月辉 ;
石秉路 ;
高振岭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30-34
[7]   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北部蒙古栎种群动态的影响 [J].
周晓峰 ;
张远东 ;
孙慧珍 ;
柴一新 ;
王义弘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35-1040
[8]   林火生态的研究与应用 [J].
舒立福 ;
田晓瑞 ;
马林涛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4) :422-427
[9]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 [J].
徐化成 ;
李湛东 ;
邱扬 .
生态学报, 1997, (04) :3-9
[10]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其与自然干扰关系的研究 [J].
范兆飞 ;
徐化成 ;
于汝元 .
林业科学, 1992, (01)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