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2001-2012年青藏高原积雪覆盖率变化及地形影响
被引:34
作者:
郭建平
[1
]
刘欢
[1
]
安林昌
[2
]
王鹏祥
[3
]
高梅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中心
[3] 西藏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MODIS;
积雪面积比例;
积雪;
青藏高原;
坡向;
坡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2001一2012年MODIS获取的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比例(SCF)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SCF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0月至次年4月是青藏高原持续性积雪较多的月份,其中2月持续性积雪面积最大,达到92.93×10~4km2。5月之后积雪面积开始递减,7月最低(仅12.37×10~4km2);从9月起开始急剧增加,10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2001—2012年间逐年平均持续性积雪面积在55×10~480×10~4km2之间,并呈3年左右的周期振荡。高的山脉对应大的积雪面积比例,但高原内部积雪面积比例却较小。在5 km以下的地区基本上是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5 km以上的地区平均积雪面积比例由于受常年积雪和降雪反馈的作用有双峰型的月变化特征。不同坡向的积雪面积比例也呈现较大差异:北向山坡最大,西向、东向次之,南向的最小,引起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坡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差异导致的。10月至次年4月的平均积雪面积比例随坡度增加而急剧增加,在5—9月平均积雪面积比例随坡度变化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