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68
作者
朱玉祥 [1 ]
丁一汇 [2 ]
刘海文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2] 国家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区域模拟; 南涝北旱; 感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6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即长江流域、新疆地区夏季多雨,华北和华南少雨,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南涝北旱"雨型较为一致。因此,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冬季多雪,是引起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出现"南涝北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冬季多雪,会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热源减弱,这种热源的减弱在冬季导致冬季风偏强,可以影响到我国华南、西南及孟加拉湾地区。同时,由于高原热源的减弱可持续到夏季,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减弱的一个原因。在积雪初期,地面反射通量的增加起了主要作用;在积雪融化后,"湿土壤"在延长高原积雪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初期的反射通量增加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融雪时的融化吸热,以及后期的湿土壤与大气的长期相互作用,作为异常冷源,减弱了春夏季高原热源,是高原冬季积雪影响夏季风并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机理。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显著影响时效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J].
张莉 ;
丁一汇 ;
孙颖 .
大气科学, 2008, (02) :261-276
[2]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7, (06) :946-958
[3]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J].
冯锦明 ;
符淙斌 .
大气科学, 2007, (05) :805-814
[4]   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气象科技, 2007, (01) :1-8
[5]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J].
刘鸿波 ;
张大林 ;
王斌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5) :649-668
[6]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10年回报试验及其评估分析 [J].
刘一鸣 ;
丁一汇 ;
李清泉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S1) :41-47
[7]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年际振荡成因分析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陈文 .
冰川冻土, 2005, (04) :491-497
[8]   青藏高原异常雪盖和ENSO的多尺度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彭京备 ;
陈烈庭 ;
张庆云 .
高原气象, 2005, (03) :366-377
[9]   青藏高原东西部积雪效应的模拟对比分析 [J].
刘华强 ;
孙照渤 ;
王举 ;
闵锦忠 .
高原气象, 2005, (03) :357-365
[10]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 [J].
王会军 ;
姜大膀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