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年际振荡成因分析

被引:24
作者
韦志刚
黄荣辉
陈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甘肃兰州
[4] 北京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通过对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年气温、降水和环流特征的分析,结果发现:从年际变化来讲,高原冬春积雪和冬春气温是明显的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高原冬春积雪的年际变化与前冬11月、12月高原降水的变化基本一致;1983年前,高原冬春积雪的偏多主要对应于高原冬春气温的偏低,积雪的偏少则主要对应于高原冬春降水的偏少;而自1984年后,高原冬春积雪的偏多主要对应于高原冬春降水的偏多,积雪的偏少则主要对应于高原冬春气温的偏高.多雪年前冬,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欧洲槽加深,乌山脊加强,东亚大槽从东北向西南明显倾斜,我国南海和阿拉伯海西岸各有一反气旋距平环流,而高原南部、印度半岛到孟加拉湾为一明显的气旋距平环流,有利于洋面暖湿气流抬升爬上高原;另一方面,从西伯利亚向我国出现北风距平,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东风距平,这一形势使得西伯利亚冷空气多流向高原,冷暖空气在高原交汇,产生降雪.同时这种冷空气流保证了高原温度偏低,因而冬春高原多雪;少雪年前冬,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欧洲槽变浅,乌山脊减弱,东亚大槽比较竖直,南海地区和阿拉伯海为气旋环流距平,而高原南侧为反气旋环流距平,西伯利亚为南风距平,形势基本与多雪年相反.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4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和季节冻土年际变化差异的成因分析 [J].
高荣 ;
韦志刚 ;
董文杰 .
冰川冻土, 2004, (02) :153-159
[2]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董文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2) :157-170
[3]   青藏高原土壤冻结始日和终日的年际变化 [J].
高荣 ;
韦志刚 ;
董文杰 .
冰川冻土, 2003, (01) :49-54
[4]   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J].
韦志刚 ;
黄荣辉 ;
陈文 ;
董文杰 .
大气科学, 2002, (04) :496-508
[5]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持续性研究 [J].
韦志刚 .
冰川冻土, 2001, (03) :225-230
[6]   北半球冬季纬向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地理科学, 2001, (02) :108-112
[7]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J].
张顺利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1, (03) :372-390
[8]   青藏高原积雪资料分析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韦志刚 ;
罗四维 ;
董文杰 ;
李培基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S1) :40-47
[9]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模拟研究 [J].
董敏 ;
余建锐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S1) :101-110
[10]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徐国昌,李珊,洪波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4, (01) :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