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南方红豆杉丛枝菌根(AM)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任嘉红
[1
]
张静飞
[2
]
刘瑞祥
[1
]
李玉琴
[3
]
机构:
[1] 长治学院生化系
[2]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丛枝菌根真菌(AMF);
丛枝菌根(AM);
光壁球囊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49 [红豆杉、紫杉];
S718.8 [森林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菌根形态结构以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可与AMF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在71.2%94.4%,但是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侵染强度优于人工栽培区;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5种AMF,无梗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4种,分别是:光壁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明球囊霉,其中光壁无梗囊霉为优势种;南方红豆杉的根由表皮、外皮层、内皮层、中柱组成,AMF只侵染表皮层、内皮层,不能侵染中柱.这为将来利用AMF接种技术进行南方红豆杉的繁殖、移植栽培以及紫杉醇的积累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68 / 147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