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领域“通知—删除”规则滥用的法律规制

被引:33
作者
司晓 [1 ]
范露琼 [2 ]
机构
[1] 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
[2]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
通知滥用; 保证金; 信誉评价; 反通知; 合同责任豁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借鉴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中的"避风港"规则,规定了"通知—删除"制度,但这种借鉴并不完全,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作为保障,比如反通知,错误通知责任承担,网络服务提供者因处理侵权通知而免除对网络用户的违约责任制度等等。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中不完善的"通知—删除"制度往往被滥用。目前行为人滥用"通知"制度的现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为了矫正《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通知—删除"制度的失衡,应该适当限制"通知"制度的适用范围,并以诉前禁令为参照,从实体以及程序两方面来规制滥用"通知—删除"规则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 注译.法律出版社.2010,
[2]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
[3]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4]   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J].
吴汉东 .
中国法学, 2011, (02) :38-47
[5]   互联网上的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解读 [J].
张新宝 ;
任鸿雁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24 (04) :17-25
[8]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的适用 [J].
韩天岚 .
电子知识产权, 2004, (04) :33-37
[9]  
通知删除规则的理解与适用——兼评“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J].司晓;范露琼;.中国版权.200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