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化”协同发展的时空演变

被引:1
作者
胡鹏
项桂娥
吴义根
机构
[1] 池州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五化”; 协调发展; HR模型; 空间格局;
D O I
10.13420/j.cnki.jczu.2017.02.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五化"发展指数,并运用HR模型测度了"五化"协调度。结果表明:信息化和农业化发展较快,绿色化水平滞后;"五化"综合水平迅速上升,但增速在下降,动力不足,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五化"关系日趋协调,整体上达到了中级协调等级,形成了"四角高、中间低"的格局。研究认为应该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全面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支持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促进"五化"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的效率测度与时空特征 [J].
杨勇 ;
李忠民 .
软科学, 2017, 31 (02) :19-23
[2]   安徽省“四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进 [J].
吴义根 ;
冯开文 .
经济地理, 2016, 36 (12) :28-36
[3]   山东省“新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J].
侯纯光 ;
程钰 ;
任建兰 .
经济地理, 2016, 36 (10) :60-68
[4]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五化协同”发展研究 [J].
颜双波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6) :123-135+146
[5]   中国“五化”协同发展水平演变研究 [J].
刘凯 ;
任建兰 ;
张存鹏 .
经济问题探索, 2016, (04) :27-34
[6]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定量评价的进展与反思 [J].
丁志伟 ;
张改素 ;
王发曾 ;
康珈瑜 ;
高岭 .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1) :4-13
[7]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角 [J].
周振 ;
孔祥智 .
中国软科学, 2015, (10) :9-26
[8]   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 [J].
杨丽 ;
孙之淳 .
经济问题, 2015, (03) :115-119
[9]   中国“四化”同步发展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舒季君 ;
徐维祥 .
经济问题探索, 2015, (03) :50-57
[10]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动态演进 [J].
徐维祥 ;
舒季君 ;
唐根年 .
经济学动态, 2015, (01) :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