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14
作者
高晓容 [1 ]
王春乙 [2 ]
张继权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然灾害研究所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生育阶段; 冷害指数; 时空分布; 周期振荡;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6 [寒潮];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4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温度资料和近20多年玉米生育期资料,基于热量指数构建生育阶段冷害指数,采用EOF分析、Mann-Kendall法、子波变换等方法系统分析了近50年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低温冷害时空分布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全区平均冷害强度呈极显著的减弱趋势,地区间冷害变化趋势呈现差异化特征,冷害强度减弱趋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递增;4个生育阶段冷害指数EOF第一模态均呈冷害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冷害强度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第1到第4生育阶段减弱趋势逐渐增大,突变均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冷害强度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出苗—七叶、出苗—抽雄存在明显的23、25年周期,出苗—乳熟、出苗—成熟均具有较明显的3年周期振荡。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1980-2009年期间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年判定 [J].
朱海霞 ;
陈莉 ;
王秋京 ;
吕佳佳 ;
曲辉辉 .
灾害学, 2012, 27 (01) :44-47+54
[2]   2008年广东强龙舟水与准10天振荡 [J].
谷德军 ;
纪忠萍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1) :11-21
[3]   广东省前汛期暴雨与500 hPa关键区准双周振荡 [J].
纪忠萍 ;
谷德军 ;
吴乃庚 ;
谢炯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6) :671-684
[4]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Ⅳ)——均生函数预测方法 [J].
郭建平 ;
陈玥熤 ;
庄立伟 .
灾害学, 2010, 25 (01) :27-29+34
[5]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Ⅲ)——GM(1,1)预测方法 [J].
郭建平 ;
陈玥熤 ;
庄立伟 .
灾害学, 2010, 25 (01) :23-26
[6]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Ⅰ)——热量指数与玉米产量 [J].
郭建平 ;
庄立伟 ;
陈玥熤 .
灾害学, 2009, 24 (04) :6-10
[7]   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研究 [J].
李祎君 ;
王春乙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6) :15-20
[8]   黄淮麦区冬小麦拔节期的时空变化研究 [J].
钟秀丽 ;
王道龙 ;
李玉中 ;
赵鹏 ;
闫旭宇 ;
孙忠富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2) :22-25
[9]   玉米低温冷害动态评估和预测方法 [J].
马树庆 ;
刘玉英 ;
王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905-1910
[10]   东北亚冷夏的年代际变化 [J].
陈莉 ;
朱锦红 .
大气科学, 2004, (02) :241-25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