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现”返回“表现”——论当代诗歌写作的误区及突围

被引:2
作者
董迎春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当代诗歌; 第三代诗; 朦胧诗; 口语写作; 表现/再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25 [新诗];
学科分类号
0501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叙事把诗歌的再现推向了反讽的秩序化、单一化、中心化、复制化的写作趋势,背离了诗体语言的诗意、诗性凝聚的想象、审美空间。在重视"再现"叙事的同时也重视诗意的表现,在"再现""表现"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文学思维,有助于推动当代汉语诗歌的积极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刺点:当代诗歌与符号双轴关系 [J].
赵毅衡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3 (10) :178-182
[2]   论当代诗歌的孤寂诗写及诗学建构——关于诗歌本体论可能的探索 [J].
董迎春 .
南京社会科学, 2012, (02) :147-153
[3]   “鄙俗时代”与“神性写作” [J].
张清华 .
当代作家评论, 2010, (02) :175-178
[4]  
80后之“神性写作”与“口语写作”.[J].枕戈;.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06, 00
[5]   神性写作:意义及其困境 [J].
荆亚平 .
文艺研究, 2005, (10) :156-158
[6]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 [J].
罗振亚 .
文学评论, 2003, (02) :88-93
[7]  
论晚期风格.[M].(美) 萨义德;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8]  
采取事物的立场.[M].(法) 蓬热 (Ponge;F.)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9]  
理论之后.[M].(英) 伊格尔顿; 著.商务印书馆.2009,
[10]  
写作的零度.[M].(法) 巴尔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