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再现”返回“表现”——论当代诗歌写作的误区及突围

被引:2
作者
董迎春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当代诗歌; 第三代诗; 朦胧诗; 口语写作; 表现/再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7.25 [新诗];
学科分类号
0501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叙事把诗歌的再现推向了反讽的秩序化、单一化、中心化、复制化的写作趋势,背离了诗体语言的诗意、诗性凝聚的想象、审美空间。在重视"再现"叙事的同时也重视诗意的表现,在"再现""表现"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文学思维,有助于推动当代汉语诗歌的积极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林中路.[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2]  
文学空间.[M].(法)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Blanchot)著;顾嘉琛译;.商务印书馆.2003,
[13]  
反对阐释.[M].(美)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程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4]  
大意如此.[M].西川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