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稻作节水栽培技术

被引:7
作者
夏如冰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关键词
陆稻; 水稻生育时期; 占城稻; 真宗; 旱稻; 水稻旱种技术; 晒田; 育秧移栽; 稻作生产; 旱育秧; 育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农业通史》学术专栏中国古代稻作栽培技术中,蕴含着许多极为有效的节水技术。南北朝时期以来,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山地较为普遍地种植节水省功的旱稻,尤其是黄河流域的旱稻种植技术已十分精细。宋代以后,南方人口蕃盛,粮食需求激增,宋真宗亲自参与引种推广耐旱早熟的占城稻,获得成功,扩大了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区域。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成熟和进步,明清时期产生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节水栽培方法。从水稻的地方品种中选育出许多耐旱品种,从育秧移栽技术中发展出旱育秧技术,并创造出水稻旱种技术,一方面显著节约了灌溉用水,同时大大提高了水稻的耐旱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干旱缺水,南方山区灌溉困难,正是各种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使上述广大地区的稻作生产一直得以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节水灌溉 [J].
茆智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997, (04) :45-47
[2]   中国汉代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和有关农具的成就 [J].
陈文华 .
农业考古, 1987, (01) :90-114
[3]   从景颇族看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J].
李根蟠 ;
卢勋 .
农业考古, 1982, (01) :106-113+13
[4]  
稻作史论集.[M].游修龄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5]  
水稻旱种技术.[M].张华剑;杨惠成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  
江苏稻作科学.[M].江苏省农学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中国稻作学.[M].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8]  
稻作科学技术.[M].周拾禄 著.农业出版社.1981,
[9]  
稻作科学论文选集.[M].中国农业科学院编;.农业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