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证候规范研究述评

被引:35
作者
张志斌
王永炎
封静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2] 中国中医研究院
[3]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证候; 规范; 辨证论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1 [中医诊断学];
学科分类号
100505 ;
摘要
现代证候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证候规范研究则于8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包括证候概念、证候分类、证候命名、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化研究。许多专家对此投入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国标、行标、代码、主题词表、数版教科书,以及知名专家牵头所做的课题工作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的证候规范尚未得到统一,因此证候规范研究工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近年国家对于证候规范研究的重视,有望在今后的几年内取得比较实质性的进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4+649 +6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完善中医辨证方法体系的建议 [J].
王永炎 .
中医杂志, 2004, (10) :729-731
[3]   证候名称及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J].
张志斌 ;
王永炎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1-5
[4]   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 [J].
郭蕾 ;
王永炎 ;
张志斌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5-8
[5]   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 [J].
朱文锋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3) :34-35
[6]   中医临床脏腑辨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 [J].
申春悌 .
江苏中医, 2001, (04) :1-3
[7]   “毒邪致络病”与证候及基因组关系的探讨 [J].
王忠 ;
王安民 ;
鞠大宏 .
中医杂志, 2000, (08) :500-501
[8]   证候临床诊断标准规范刍议 [J].
尹必武 .
中国医药学报, 2000, (03) :6-9+81
[9]   论中医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肽及证本质的分子标准 [J].
申维玺 ;
孙燕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1) :57-59
[10]   有关证的实质的探讨 [J].
危北海 .
中国医药学报, 1998, (04)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