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感劳动初探

被引:66
作者
高晓文 [1 ]
于伟 [2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2]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师; 情感教育; 情感劳动; 情感负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情感劳动与体力劳动及脑力劳动有所区别,被称作第三种劳动。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感劳动可从教育规定、教育规范和文化—认知三个层面界定。当情感劳动成为组织要求其成员必须从事的一项工作时,有必要探讨情感劳动通过何种策略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情感负荷对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预防或减少教师情感耗竭、工作倦怠等情感劳动的负向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教师情感劳动:概念、机制与扮演策略 [J].
高晓文 ;
盛慧 .
教师发展研究, 2017, 1 (03) :67-74
[2]   教育实证研究的一般路径:以教师情绪劳动研究为例 [J].
尹弘飚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 (03) :47-56+168
[3]   对情感教学心理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J].
卢家楣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 31 (01) :78-84
[4]   国外情感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述评 [J].
赵鑫 .
比较教育研究, 2013, 35 (08) :54-59
[5]  
情绪感染的概念与发生机制[J]. 张奇勇,卢家楣.心理科学进展. 2013(09)
[6]   先秦儒家之“礼”与我国教育的教化功能 [J].
于伟 .
教育研究, 2013, 34 (04) :118-126
[7]   情绪劳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汪义贵 ;
彭聪 ;
吴国来 .
心理研究, 2012, 5 (04) :63-72
[8]   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 [J].
于伟 ;
栾天 .
教育学报, 2011, 7 (04) :36-45
[9]   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 [J].
李吉林 .
教育研究, 2011, 32 (07) :65-71
[10]   规范性制度对新课程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其政策意义 [J].
柯政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0, 8 (01) :101-11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