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系学的时长理论

被引:4
作者
王茂林
机构
[1]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广东广州市沙河
关键词
音系学; 时长; 音节重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1 [语音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对于时长的分析,传统上有“聚合”法、“组合”法以及“时位”分析法等三种方法。非线性音系学的音节理论、CV音系学理论、X空位理论以及莫拉理论对轻重音节的区别都给出了形式化的表征。与时长有关的音系问题,在优选论的框架内运用制约条件的不同排序都可以得到合理的分析。本文试图对时长的表征方法以及与时长有着密切关系的音节结构及节奏等做一下介绍,以增进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1+189 +1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后SPE音系学理论的发展取向 [J].
马秋武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1, (03) :15-22
[2]   音系学百年回顾 [J].
王嘉龄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01) :8-14+78
[3]   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 [J].
李兵 .
现代外语, 1998, (03) :74-93+73
[4]   生成音系学的历程和特点 [J].
王嘉龄 .
语言文字应用, 1998, (01) :90-94
[5]   生成音系学的音节理论 [J].
李智强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 (04) :5-12+81
[6]   优选论与汉语的音系 [J].
钟荣富 .
国外语言学, 1995, (03) :1-14
[7]   优选论 [J].
王嘉龄 .
国外语言学, 1995, (01) :1-4
[8]  
优选论与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组构[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马秋武, 2003
[9]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洪君著, 1999
[10]  
Tenseness, Vowel Shift, and the Phonology of the Back Vowels in Modern English[J] . Morris Halle.Linguistic Inquiry . 197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