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68
作者
郭艺 [1 ,2 ]
曹贤忠 [1 ]
魏文栋 [3 ]
曾刚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3]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区域一体化政策; 城市碳排放; 准自然实验; 中介效应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区域。在中国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在降低行政壁垒,优化要素配置的同时,产生了怎样的碳排放效应?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颁布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区域一体化碳排放效应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2010年实施的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并经过共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从动态效应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从城市等级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对高等级城市碳排放减少的促进作用大于一般城市;从作用机理来看,区域一体化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技术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而通过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碳排放。因此,建议建立长三角城市间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的互动合作机制,构建可监测、可操作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大长三角城市绿色科技联合攻关力度,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9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区域一体化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 [J].
李宏伟 ;
李国平 .
经济体制改革, 2021, (02) :42-49
[2]   生态省建设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J].
王桂新 ;
李刚 .
地理学报, 2020, 75 (11) :2431-2442
[3]   长三角城市群的污染异质性研究 [J].
卢洪友 ;
张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8) :110-117
[4]   污染企业/产业转移的特征、模式与动力机制 [J].
戴其文 ;
杨靖云 ;
张晓奇 ;
胡森林 .
地理研究, 2020, 39 (07) :1511-1533
[5]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生态优化效应研究 [J].
胡艳 ;
张安伟 .
城市问题, 2020, (06) :20-28
[6]   撤县设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政策评估 [J].
庄汝龙 ;
李光勤 ;
梁龙武 ;
宓科娜 .
地理研究, 2020, 39 (06) :1386-1400
[7]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基于生产侧和消费侧视角 [J].
罗芳 ;
郭艺 ;
魏文栋 .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03) :1364-1373
[8]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张国俊 ;
王珏晗 ;
吴坤津 ;
许志桦 .
地理研究, 2020, 39 (02) :272-288
[9]   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驱动因素 [J].
王少剑 ;
黄永源 .
地理学报, 2019, 74 (06) :1131-1148
[10]   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否导致污染转移——来自长三角城市群扩容的证据 [J].
尤济红 ;
陈喜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 (06) :1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