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被引:10
作者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
机构
[1] 徽省地矿局区调所,安徽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别山地区; 造山过程; 板块碰撞; 地质; 变质侵入体; 高压变质带; 张八岭; 淮南丘陵; 构造带; 地质构造; 扬子地块北缘; 榴辉岩带; 大别山榴辉岩; 华北地块; 岩石化学; 大别群; 区调; 佛子岭群; 安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6 [区域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调所近年来在专题研究和区调填图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变质地层序列重建、变形变质侵入体的确定、大别造山带的双向对冲地壳结构及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演化、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别山野外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14+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超高压变质岩研究评述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24) :2214-2218
[2]   安徽宿松高压变质带中天蓝石黄玉柯石英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荆延仁,汤家富,高天山,侯明金,周存亭,梁万通,康维国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4, (03) :349-350
[3]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1993, (06) :542-545
[4]   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 [J].
徐树桐 ;
苏文 ;
刘贻灿 ;
江来利 ;
季寿元 ;
A. I. Okay ;
A.M.C. Sengor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17) :1318-1321
[5]   安徽太湖、宿松一带白片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荆延仁 ;
张良田 ;
毕治国 ;
张树业 ;
乔兰勇 ;
梁万通 .
中国区域地质, 1991, (02) :131-134
[6]   大别山区含柯石英榴辉岩的发现 [J].
潘国强 ;
荆延仁 ;
夏木林 ;
梁万通 ;
王小民 ;
刘忠光 ;
丸山茂德 ;
毛河光 .
地质论评, 1990, (04) :359-363+386
[7]   谈谈裂谷 [J].
许志琴 .
地质论评, 1980, (03) :260-264
[8]   大别山北簏石炭系划分对比问题 [J].
聂宗笙 .
地质论评, 1964, (06) :405-418
[9]   佛子岭群的地质时代问题 [J].
杨志坚 .
地质论评, 1964, (05) :327-336
[10]   大别山东段“佛子岭群”的划分和时代问题 [J].
郑文武 .
地质论评, 1964, (05) :33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