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8
作者
向太和
钟华鑫
梁海曼
颜秋生
张雪琴
机构
[1] 杭州大学生物系
[2] 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胚性悬浮细胞系; 生理生化变化; 原生质体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养的0—3天期间剧升,并继续上升至第5天达峰值,尔后有所回降;培养液pH值的变化正好相反。2、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比前期悬浮细胞更多地利用氨基酸作为代谢底物。后期悬浮细胞的EMP途径相对稍低,而HMP、TCAC途径较前期、中期稍强。3、从前期→中期→后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阴极区带显著变窄、减弱。后期的阳极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较前期为弱。4、后期悬浮细胞和前、中期悬浮细胞相比较,氮、镁的含量较高,而钙、铁的含量较低。上述生理生化变化与悬浮细胞能否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有一定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细胞学研究 [J].
向太和 ;
杨剑波 ;
吴李君 ;
吴家道 ;
钟华鑫 ;
梁海曼 ;
颜秋生 ;
张雪琴 .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01) :1-6
[2]   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J].
张献龙 ;
孙济中 ;
刘金兰 .
遗传学报, 1991, (05) :461-467+484
[4]   CO2释放量和呼吸商如何正确计算? [J].
向太和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03) :222-222
[5]   从胡萝卜与芹菜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细胞杂种 [J].
王辅德 ;
宛新杉 ;
叶叙丰 ;
夏镇澳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1) :26-29
[6]   九连小蘖悬浮培养细胞生理生化研究 Ⅰ.细胞生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J].
侯嵩生 ;
李新明 ;
尚廷兰 ;
吴玉兰 ;
李洪林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8, (02) :129-132
[7]   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J].
吴国良 ;
叶和春 ;
李国凤 ;
张权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7, (04) :361-366+462
[8]   水稻细胞系的建立和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 [J].
邹高治 ;
叶鸣明 ;
贾玉峰 .
上海农业学报, 1986, (03) :1-8
[9]   悬浮培养的谷子细胞的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简报) [J].
杨丽军 ;
许智宏 .
实验生物学报, 1985, (04) :493-498
[10]   低温预处理影响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机理初探 [J].
方国伟 ;
梁海曼 .
植物生理学报, 1985, (04) :36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