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被引:14
作者
张彦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定义; 政策; 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1 [劳动力];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就业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占绝对主流的正规就业模式正日益被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二元化就业模式所取代。非正规就业的概念要满足科学性、涵盖性、可辨认性,又要符合我国非就业实际情况,在操作层面上对相关举措和对策的探讨,也要突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两极思维,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责任的结合点上找到规范和宽松能够相济兼得的新的干预方式,从而使非正规就业"扬长避短",得到健康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188 +1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非正规就业:理论层面上的社会承认 [J].
张彦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05) :18-24
[2]   促进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J].
李烨红 .
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0) :12-14
[3]   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与政策措施 [J].
张华初 .
管理世界, 2002, (11) :57-62
[4]   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 [J].
李强 ;
唐壮 .
社会学研究, 2002, (06) :13-25
[5]   非正规经济部门的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验) [J].
Н·В·斯克雷普尼克 ;
刘明 .
国外财经, 1995, (04) :70-78
[6]  
世界就业报告[M].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国际劳工局[编], 2000
[7]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 Revisited:Some Notes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Concept in the 1980s .2 Sanyal,Bishwapriya. Third-World-Planning-Review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