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籼粳分化品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的比较分析

被引:1
作者
李伟
张建中
左清凡
机构
[1] 广东省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
[2] 广东省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 湛江
[3] 湛江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籼粳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分析比较了 4个籼粳遗传分化程度不同的品系与 8个常规籼稻品种配组杂交 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 ,一般配合力效应及特殊配合力效应与亲本的籼粳遗传分化程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4个不同遗传分化品系在 9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各异 ,总体上以偏籼品系G2 4 17- 1及偏粳品系G30 0 5 - 4- 1表现较好。 12 2 /G2 4 17- 1、 4 480 /G2 6 15、IR70 /G30 0 5 - 4- 1、双桂 35 /G2 6 15和明恢 6 3/G2 12 3等组合具有较高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从 2种配合力对杂种性状的影响程度看 ,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性状上 ,杂种主要受特殊配合力的作用 ,在抽穗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上 ,杂种主要受一般配合力的作用 ,但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等性状的超亲优势与两种配合力显著正相关 ,而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亲本表型效应值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 [J].
陈光辉 ;
官春云 ;
陈立云 ;
康春林 .
作物学报, 2001, (06) :811-816
[2]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J].
齐绍武 ;
盛孝邦 .
杂交水稻, 2000, (03) :41-44
[3]   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与亲本籼粳分化关系的研究 [J].
姜廷波 ;
李任华 ;
孙传清 ;
李自超 ;
王象坤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3) :292-297
[4]   论杂交稻育种的配合力选择 [J].
陆作楣 .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01) :1-5
[5]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J].
李任华 ;
徐才国 ;
何予卿 ;
袁隆平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1998, (05) :564-576
[6]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主要性状的优势和配合力表现及其相关分析 [J].
陈顺辉 ;
卢浩然 ;
杨聚宝 ;
胡如英 ;
赵明富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2-8
[7]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亲本配合力测定 [J].
何予卿,戚华雄,王长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220-225
[8]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J].
孙义伟 ;
李继庆 ;
刘宜柏 .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02) :105-108
[9]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杨振玉 ;
刘万友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4) :151-156
[10]   P×q交配模式的配合力分析附视频 [J].
莫惠栋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2, (03)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