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研究

被引:11
作者
陈光辉
官春云
陈立云
康春林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科学研究所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两系法; 亚种间; 充实度; 遗传相关; 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研究选用了 10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 ,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作父本 ,共配制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 5 3个。从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方面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两系亚种间杂种 F1的谷粒充实率与其本身的程氏指数相关不显著 ,相关系数仅为 - 0 .1818;与双亲的亲缘距离(程氏指数差值 )极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4 739* * 。 (2 )两系亚种间杂种 F1谷粒充实率与父本的谷粒充实率、母本谷粒充实率和双亲的平均谷粒充实率都为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是0 .4 979* *、 0 .5 90 2 * *和 0 .62 75 * *。 (3) 4× 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亚种间杂种 F1谷粒充实率的表现中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 ;父、母本的一般配合力作用大于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 ,一般配合力方差占总基因型方差的 78.2 0 % ,特殊配合力方差占 2 1.80 %。在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作用中 ,父本即粳型广亲和品种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4 .86)大于母本即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作用 (基因型方差为 2 .34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的籽粒充实度的遗传主要是受基因作用的影响 ,其广义遗传率为 82 .10 % ,狭义遗传力为 76.0 6%。文章最后对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和提高两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11 / 8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J].
杨振玉 ;
高勇 ;
赵迎春 ;
魏耀林 ;
华泽田 ;
张忠旭 ;
高日玲 .
作物学报, 1996, (04) :422-429
[2]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J].
顾世梁,惠大丰,朱庆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3) :129-133+34+135-137
[3]   选育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策略 [J].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6, (02) :1-3
[4]   水稻籽粒充实程度的指标研究 [J].
朱庆森,王志琴,张祖建,惠大丰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5, (02) :1-4
[5]   水稻籼粳亚种间F1生育期超亲表现与遗传分析 [J].
李和标 ;
邹江石 .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01) :7-12
[6]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J].
杨振玉 ;
刘万友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4) :151-156
[7]   籼粳亚种间组合秆高的初步研究 [J].
戴魁根 ;
康春林 ;
伏军 .
杂交水稻, 1991, (06) :31-35
[8]   水稻籼粳交后代生育期遗传的初步研究——Ⅰ.籼粳交后代生育期的配合力分析 [J].
李继明 .
杂交水稻, 1990, (05) :32-35
[9]   不同类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可利用和非可利用杂种优势的评价和利用 [J].
杨振玉 ;
张忠旭 ;
华泽田 ;
张铁龙 ;
顾义明 .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2) :49-55
[10]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 [J].
袁隆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