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治理:治理结构及其成员的影响力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

被引:11
作者
宋明顺
朱婷婷
周涵婷
机构
[1] 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质量治理; 治理结构; 成员构成; 治理方式; 影响力;
D O I
10.13948/j.cnki.hgzlyj.2019.01.009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基于质量社会共治的现实背景,依据社会治理和公司治理的分析框架,文章提出了质量治理的概念,并指出质量管理发展已经进入质量治理阶段,实质是企业、政府协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进行的产品质量提升与保证活动。文章通过头脑风暴法筛选出8个质量治理结构的主要成员,包括政府、质量认证机构、质量咨询机构、行业协会、最终消费者、客户、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文章采用问卷对246位质量管理专家和工作者的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2份,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成员在质量治理结构中的影响力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和质量认证机构是质量治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行业协会、客户和消费者协会在质量治理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新闻媒体在质量治理中的作用不大;最终消费者的影响力最小,对企业质量影响力最弱。因此,在我国现有质量治理结构仍没有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科学化的质量治理体系,质量治理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凸显行业协会、最终消费者与客户的作用。政府质监部门需要着力实施质量领域里的"简政放权"改革,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治理新机制,加速优化质量治理结构,让市场主体发挥质量治理的作用,从而有效推动我国质量强国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M].(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JohnClaytonThomas)著;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2]  
中国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建设研究.[D].邵静野.吉林大学.2014, 09
[23]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D].张兴华.华东师范大学.2014, 01
[24]  
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D].武小川.武汉大学.2014, 06
[25]  
公司治理、及其与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和实证研究.[D].吴淑琨.西安交通大学.1999, 05
[26]   社会性监管模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研究 [J].
李长健 ;
张锋 .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5) :45-48
[27]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研究 [J].
彭国甫 ;
李树丞 ;
盛明科 .
中国软科学, 2004, (06) :136-139
[28]   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 [J].
陈宏辉 ;
贾生华 .
经济研究, 2004, (04) :80-90
[29]   联姻6σ和ERP——让二者相互补充、集成应用的方法 [J].
杜栋 ;
韦发明 .
企业管理, 2004, (02) :100-102
[30]   农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J].
徐金海 .
当代经济研究, 2002, (08)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