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和锡铁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环带对比及地质意义

被引:36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戚学祥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柴旦; 锡铁山; 榴辉岩; 石榴子石环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3 [动力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同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岩相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及榴辉岩中石榴子石中保存的成分环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大柴旦榴辉岩峰期变质的PT条件为T=620~730℃,P=2.3~2.8GPa,岩相学研究表明其经历了近等温降压或降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历史,保存有进变质的矿物组合和石榴子石的生长环带及增生结构。相反,锡铁山榴辉岩的榴辉岩相的温度较高,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后榴辉岩相的高温麻粒岩相的叠加,PT轨迹显示压力峰期早于温度峰期,具有略升温降压的后榴辉岩相变质历史,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表现为扩散环带,没有生长环带保留。大柴旦榴辉岩和锡铁山榴辉岩的不同的石榴子石环带特征反映了两者在形成过程中,特别是折返过程中不同的构造热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J].
杨经绥 ;
宋述光 ;
许志琴 ;
吴才来 ;
史仁灯 ;
张建新 ;
李海兵 ;
万渝生 ;
刘焰 ;
邱海峻 ;
刘福来 ;
Shigenori Maruyama .
地质学报, 2001, (02) :175-179
[2]   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 [J].
张建新 ;
杨经绥 ;
许志琴 ;
张泽明 ;
陈文 ;
李海兵 .
地球化学, 2000, (03) :217-222
[3]   青海都兰榴辉岩的发现及对中国中央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意义 [J].
杨经绥 ;
许志琴 ;
宋述光 ;
吴才来 ;
史仁灯 ;
张建新 ;
万渝生 ;
李海兵 ;
金小赤 ;
Marc Jolivet .
地质学报, 2000, (02) :156-168
[5]  
Symbols for rock-forming minerals. Kretz R. The American Mineralogist . 1983
[6]  
PetrologyandgeochronologyofeclogitesfromthewesternsegmentoftheAltynTagh,northwesternChina. ZhangJianxin,ZhangZemin,XuZhiqin,etal. Lithos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