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藕塘底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40
作者
郭福生
机构
[1]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藕塘底组; 混合沉积; 混积岩; 混积层系; 石炭系; 沉积环境; 构造隆升;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1.021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浙江江山藕塘底组是晚石炭世威宁期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 ,包括两种组分在同一岩层内相互混杂形成混积岩和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形成混积层系。藕塘底组是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 ,剖面结构具有下细上粗的岸进序列。混积岩形成于滨岸浅滩环境 ,由沿岸流和回流将河口或滨岸海滩的石英砂带到滨岸浅滩和潮坪相碳酸盐沉积区混杂而成。具两种混积层系类型 ,即浅海滨岸环境中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河流相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研究表明 ,混合沉积成因属“相混合” ,主要受区域构造隆升、全球海平面上升和盆地水介质条件特性控制。区域海平面周期性变化和岸进序列可能是华夏古陆强烈隆起的结果。作者还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分类和命名 ,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相互交替构成的互层和夹层组合称为“混积层系” ,并建议将“混积岩”一词用来表征两种组分相互混杂这种特殊沉积事件 ,而不用作具体岩石名称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河北省兴隆地区大红峪组沉积古环境研究 [J].
徐德斌 ;
白志达 ;
王敦则 ;
梅冥相 ;
李志忠 .
地层学杂志, 2002, (01) :73-79
[2]   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来自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信息 [J].
刘宝珺 ;
王剑 ;
谢渊 ;
徐强 ;
牟传龙 ;
朱同兴 ;
罗建宁 ;
谭富文 ;
李忠雄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1-6
[3]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石炭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沉积的沉积环境分析 [J].
蒋凌志 ;
顾家裕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41-47
[4]   混积岩一例——滇东震旦系陡山沱组砂质砂屑白云岩的成因 [J].
沙庆安 .
古地理学报, 2001, (04) :56-60+100
[5]   混合沉积和混积岩的讨论 [J].
沙庆安 .
古地理学报, 2001, (03) :63-66
[6]   南海北部大陆架现代礁源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作用 [J].
王国忠 .
古地理学报, 2001, (02) :47-54
[7]   永平铜矿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J].
田京辉 ;
倪培 ;
范建国 .
地质找矿论丛, 2001, (01) :24-27
[8]   混积岩的分类和成因 [J].
张雄华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4) :31-34
[9]   西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多巴组沉积环境分析 [J].
王冠民 .
沉积学报, 2000, (03) :349-354+368
[10]   中天山马鞍桥石炭纪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J].
殷勇 ;
董玉珊 ;
高长林 ;
江建春 ;
范小林 .
沉积学报, 2000, (01) :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