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中国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
被引:103
作者:
刘建国
[1
]
李国平
[2
]
张军涛
[3
]
孙铁山
[2
]
机构:
[1]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3]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面板广义矩;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0-2009年中国省域的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这20年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国层面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层面呈现波动状态,且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了1.35%。按照东、中、西和东北进行划分,只有东部地区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改善,平均上升了2.37%,上升的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率显著改善;其余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部地区下降最多,平均下降了4.45%;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了2.78%和1.84%;原因在于中国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增长率在大部分年份出现了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经济集聚、人力资本、信息化、基础设施、经济开放度及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和土地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但基础设施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文章讨论了主要结果赋予的政策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69 / 1084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