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结肠和盲肠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5
作者
史小林
王秀琴
韩秀兰
杨进
刘英琴
李玲凤
刘绍杰
机构
[1] 首都医学院生殖医学研究室
[2] 首都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3] 首都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北京
关键词
实验性脾虚证; 酶组织化学; 5-HT细胞; 四君子汤; 结肠; 盲肠; 大鼠;
D O I
10.16705/j.cnki.1004-1850.1993.03.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四组动物取结肠和盲肠分别进行H-E;酶组织化学和5-羟色胺细胞P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脾虚组结肠和盲肠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及淋巴集结也增多。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并有炎症细胞的增多。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减弱,乳酸脱氢酶(LDH)增强;结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碱性磷酸酶(AI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增强,而盲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AIP和ATPase减弱。结肠和盲肠5-HT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减弱。这些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酶的变化和5-HT细胞分泌活性的变化与脾虚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脾虚证原因之一。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此药对消化道粘膜上皮酶活性和5-HT细胞分泌活性恢复正常有明显效果,从而起治疗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266 +26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鼠实验性脾虚证胃粘膜酶组织化学的研究 [J].
王秀琴 ;
杨进 ;
刘绍杰 ;
韩秀兰 ;
刘英琴 ;
朱文胜 .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1, (04) :260-266
[2]   脾虚证病人消化功能及唾液理化性质的改变 [J].
田在善 ;
李东华 ;
刘英云 .
天津中医, 1990, (05) :41-43
[3]   脾虚证候的现代研究概况 [J].
劳绍贤 .
新中医, 1985, (09) :51-55
[4]  
医学细胞化学与细胞生物技术.[M].杨景山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0,
[5]  
消化道生理学与临床.[M].梅懋华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6]  
5-羟色胺的生理和病理生理.[M].于 一等编;周 舒;娄艾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7]  
组织化学手册.[M].陈啸梅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8]   ENZYME HISTOCHEMISTRY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J].
SIEGEL, H ;
LEV, R ;
GLASS, GBJ .
AMERICAN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1968, 13 (11) :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