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调整与经济增长效率研究——基于中西部“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实施效率的比较

被引:2
作者
罗湖平 [1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湖南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 农地调整; 经济增长; 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 ; 020105 ;
摘要
通过考察由湄潭试验而上升为中央决策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在西部同仁市的实践,以及在中部A县两地的实施效率,对比发现,该政策在西部铜仁市能对当地的人口生育、土地依赖关系等产生良好的经济激励,使得个人经济努力的私人收益率逐渐接近社会收益率,但以牺牲代际公平为代价;在中部A县两镇都以一种更接近公平的方式被变通着实施,其代价是长期经济增长激励不足,存在路径"锁定"风险,只是莠镇因资源匮乏而形成了一种倒逼式的经济组织形式。研究认为,湄潭经验下的制度设计在目前仍是一种有助于效率改进的经济组织;A县两地实例昭示,有效率的农地资源配置制度及其经济组织形式不宜整齐划一,应有地方特色,多样性、地域性、稳定性是一个可期待的实施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农村土地改革从湄潭出发[J]. 周其仁.中国乡村发现. 2012(04)
[2]   中国农村土地调整的时序变化及地区差异——基于1999—2010年17省调查的实证分析 [J].
丰雷 ;
叶剑平 ;
蒋妍 ;
朱可亮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5) :14-22
[3]  
关于陶然等人《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一文的评论[J]. 盛洪.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2010(00)
[4]   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 [J].
陶然 ;
童菊儿 ;
汪晖 ;
黄璐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10) :12-20+30
[5]   对农地再分配制度的重新认识 [J].
赵阳 .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04) :22-30
[6]   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 [J].
俞海 ;
黄季焜 ;
Scott Rozelle ;
Loren Brandt ;
张林秀 .
经济研究, 2003, (09) :82-91+95
[7]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 [J].
张红宇 ;
刘玫 ;
王晖 .
农业经济问题, 2002, (02) :12-20
[8]   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与肥料使用——广东省实证研究 [J].
何凌云 ;
黄季焜 .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05) :42-48+81
[9]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姚洋 .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06) :3-12
[10]  
共有与私用[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赵阳,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