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秆基因对水稻性状控制的机理探讨

被引:22
作者
汤日圣
张远海
张金渝
吴光南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矮源; 赤霉素; 吲哚乙酸; 株高; 分蘖; 叶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7-1988年,测定了13个我国籼粳稻品种的内源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矮化育种中所用的主要矮源及其衍生的半矮秆品种,其内源GA类物质和IAA的含量都远低于高秆品种的含量,矮秆品种的GA类物质只有高秆品种的70%-80%,而IAA只有高秆品种的20%左右。因此,我国育种家所用的矮性基因,不论是sd-1,sd-g或微效多基因,其所控制的3种性状(株高、分蘖性和叶片着生角)的表达不仅通过前人所述的GA类物质,而且还通过IAA调节,又矮秆品种在一生的各生育期,GA类物质含量都低于高秆者,说明矮生性基因在一生各时期都表达。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叶角的激素调控及其作用途径的研究 [J].
姜开圣 ;
曹显祖 ;
朱庆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89, (01) :23-28
[2]   多效唑调节水稻植株生长的作用机理 [J].
张远海 ;
汤日圣 ;
高宁 ;
张金渝 ;
吴光南 .
植物生理学报, 1988, (04) :338-343
[3]   一种籼稻新矮源的分离和遗传鉴定 [J].
顾铭洪 ;
潘学彪 ;
李欣 ;
董桂春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1) :33-40
[4]   粳稻矮秆基因遗传分析 [J].
顾铭洪 ;
朱立宏 .
遗传, 1981, (03) :20-23
[5]   几个矮秆籼稻矮秆基因等位关系的初步分析 [J].
顾铭洪 ;
朱立宏 .
遗传, 1979, (06) :10-13
[6]   我国早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J].
卢永根 ;
曾世雄 ;
李镇邦 ;
王润华 .
遗传学报, 1979, (03) :311-321
[7]   选育早熟矮稈水稻类型中一些性状的遗传分析 [J].
申宗坦 ;
吕子同 ;
李壬生 .
作物学报, 1965, (04) :3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