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被引:36
作者
许秀丽 [1 ,2 ]
张奇 [1 ]
李云良 [1 ,2 ]
李相虎 [1 ]
王晓龙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湖泊洲滩湿地; 土壤含水量; 地下水位; 现场观测; 鄱阳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受多个水分因子共同影响,为了探求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地下水、土壤水的变化特征,本文选择鄱阳湖吴城湿地保护区内一个长约1.2 km的典型洲滩湿地为实验区,建立了气象-土壤-水文联合观测系统.对观测的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分析发现:(1)洲滩湿地地下水位年内呈单峰变化,季节性差异显著,最大埋深可达10 m,出现在1月份,丰水期8月份地下水位最高时可出露地表,且地下水位与湖泊水位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2)由远湖区高地至近湖区低地,不同植被带中地下水平均埋深变化为藜蒿带(4.76 m)>芦苇带(2.87 m)>灰化薹草带(1.61 m).地下水埋深小于50 cm的持续时间分别为:藜蒿带27 d、芦苇带112 d、灰化薹草带170 d;(3)土壤平均含水量沿不同植被带梯度变化为:藜蒿带最小(15.9%),芦苇样带(40.7%)和灰化薹草样带(43.7%)较大.土壤含水量年内变幅为:藜蒿带最大(2.5%55.2%),芦苇带和灰化薹草带相对较小,分别为22.1%48.1%和28.4%54.1%;(4)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规律不同,藜蒿带土壤含水量年内呈单峰型,仅夏季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余季节均在10%左右,而芦苇带和灰化薹草样带春、夏、秋季均维持较高含水量(42%以上),仅冬季水分含量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1952-2011年鄱阳湖枯水变化分析 [J].
闵骞 ;
占腊生 .
湖泊科学, 2012, 24 (05) :675-678
[2]   鄱阳湖南矶湿地优势植物群落及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J].
张全军 ;
于秀波 ;
钱建鑫 ;
熊挺 .
生态学报, 2012, 32 (12) :3656-3669
[3]   鄱阳湖典型苔草湿地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固碳功能评价 [J].
吴琴 ;
尧波 ;
朱丽丽 ;
幸瑞新 ;
胡启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2) :215-219
[4]   鄱阳湖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影响因子 [J].
吴琴 ;
尧波 ;
幸瑞新 ;
朱丽丽 ;
胡启武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2) :313-318
[5]   鄱阳湖干旱分析 [J].
甘小艳 ;
刘成林 ;
黄小敏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4) :14676-14678
[6]   近50年来长江与鄱阳湖水文相互作用的变化 [J].
郭华 ;
张奇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609-618
[7]   鄱阳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形成演变过程的示踪意义 [J].
董延钰 ;
金芳 ;
黄俊华 .
地质科技情报, 2011, 30 (02) :57-62
[8]   鄱阳湖洲滩优势植物种群的分布格局 [J].
葛刚 ;
赵安娜 ;
钟义勇 ;
吴志强 .
湿地科学, 2011, 9 (01) :19-25
[9]   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鄱阳湖典型湿地植被的影响 [J].
余莉 ;
何隆华 ;
张奇 ;
陈宇炜 ;
王晓龙 .
地理研究, 2011, 30 (01) :134-144
[10]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J].
余莉 ;
何隆华 ;
张奇 ;
王晓龙 .
遥感信息, 2010, (06) :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