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寒武、二叠系富硒碳质岩中硒结合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18
作者
朱建明 [1 ]
秦海波 [1 ]
罗泰义 [2 ]
李璐 [1 ]
苏宏灿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湖北省恩施州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硒结合态; 富硒碳质岩; 寒武纪; 二叠纪; 中国西南;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7.01.009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硒的7步连续化学提取技术,对采自贵州寒武纪牛蹄塘组和湖北恩施二叠纪茅口组富硒碳质岩中的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进行了比较研究,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岩石总硒和各结合态硒。结果表明,恩施二叠纪沙地新鲜富硒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中的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硒化物态硒为主,残渣态硒较低;遵义松林早寒武世碳质硅质岩中的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硫化物态硒为主,碳质页岩与镍钼矿层中则以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硫化物态硒为主,斑脱岩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元素态和可交换态硒为主。根据硒结合态的这种分布特征,推测二叠纪、寒武纪富硒碳质岩中硒初始富集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略有差异前者碳质硅质岩中主要以微生物还原为主,碳质页岩中则是微生物还原作用和生物同化吸收或吸附兼而有之;后者主要以生物同化吸收或吸附为主,微生物还原次之。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高硒环境样品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 [J].
朱建明 ;
秦海波 ;
李璐 ;
魏中青 ;
雷磊 ;
苏宏灿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 (03) :209-213
[2]   贵州遵义早寒武黑色岩系底部Se的超常富集 [J].
罗泰义 ;
宁兴贤 ;
罗远良 ;
李晓彪 ;
凌荣祥 ;
姚林波 .
矿物学报, 2005, (03) :275-282
[3]   硒在干酪根中的两种不同赋存状态:TEM证据 [J].
温汉捷 ;
裘愉卓 ;
刘世荣 .
地球化学, 2003, (01) :21-28
[4]   湖北恩施地区硒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 [J].
张光弟 ;
葛晓立 ;
张绮玲 ;
罗代洪 ;
刘新平 ;
FordyceFM ;
毛大钧 ;
苏宏灿 .
地球学报, 1998, (01) :59-67
[5]   湖北恩施双河硒矿矿床地质特征 [J].
王鸿发,李均权 .
湖北地质, 1996, (02) :10-21
[6]   鄂西的硒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J].
郑宝山 ;
严良荣 ;
毛大钧 ;
苏宏灿 ;
周怀阳 ;
夏卫平 ;
洪业汤 ;
赵伟 ;
陈福 ;
朱笑清 ;
Iain Thornton .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03) :204-212
[7]   鄂西的富硒碳质硅质岩与地方性硒中毒 [J].
郑宝山 ;
洪业汤 ;
赵伟 ;
周怀阳 ;
夏卫平 ;
苏宏灿 ;
毛大钧 ;
严良荣 ;
I.Thornton .
科学通报, 1992, (11) :1027-1029
[8]   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 [J].
杨光圻 ;
王淑真 ;
周瑞华 ;
孙淑庄 ;
满荣娥 ;
李慎思 ;
李振波 ;
赵先荣 ;
刘汴生 ;
沈长岭 ;
梅皇友 ;
王翔九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1, (S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