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oudSat和ISCCP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被引:43
作者
王帅辉 [1 ,2 ]
韩志刚 [2 ]
姚志刚 [2 ]
机构
[1] 不详
[2]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3] 不详
[4]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星载云廓线雷达;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云量;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的CloudSat 2B-GEOPROF-LIDAR产品资料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D2月平均云量数据,统计分析了中国及周边地区午间、凌晨年平均总云量的分布特征,并对两种探测手段得到的年平均总云量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CCP与CloudSat总云量的分布形势在午间和凌晨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相对多云与少云中心的位置吻合较好。但是,两种资料得到的总云量在量值上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整个研究区域而言,午间ISCCP较CloudSat平均总云量偏低8.9%,凌晨偏低15.1%。除了中国北方少云带和日本岛以北海域等区域ISCCP云量高于CloudSat云量外,其他区域ISCCP云量普遍低于CloudSat云量,且在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以及印度半岛南端和热带部分岛屿等区域尤其显著。进一步对比表明,ISCCP与CloudSat云量差值总体上随CloudSat云量的增大而呈线性变化,在CloudSat少云区ISCCP略有偏高,而在多云区则显著偏低。此外,对云量昼夜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地区ISCCP云量昼夜变化量显著大于CloudSat。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利用星载激光雷达资料研究东亚地区云垂直分布的统计特征
    李积明
    黄建平
    衣育红
    吕达仁
    [J]. 大气科学, 2009, (04) : 698 - 707
  • [2]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陈勇航
    陈艳
    黄建平
    郑志海
    苏婧
    黄鹤
    [J]. 高原气象, 2007, (04) : 741 - 748
  • [3]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云辐射强迫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玉芝
    石广玉
    赵剑琦
    [J]. 大气科学, 2007, (03) : 486 - 494
  • [4] 近20年全球总云量变化趋势分析
    丁守国
    赵春生
    石广玉
    武春爱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5) : 670 - 677+706
  • [5] 中国云气候特征的分析
    刘瑞霞
    刘玉洁
    杜秉玉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4) : 468 - 476
  • [6] 利用ISCCP D2资料分析近20年全球不同云类云量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可能的影响
    丁守国
    石广玉
    赵春生
    [J]. 科学通报, 2004, (11) : 1105 - 1111
  • [7] 中国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分析
    刘洪利
    朱文琴
    宜树华
    李维亮
    陈隆勋
    白立杰
    [J]. 气象学报, 2003, (04) : 466 - 473+517
  • [8] 我国卫星总云量与地面总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翁笃呜
    韩爱梅
    [J].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1) : 33 - 38
  • [9] 青藏高原云的气候学特征
    魏丽
    钟强
    [J]. 高原气象, 1997, (01) : 11 - 16
  • [10] 中国大陆卫星反演云参数的评估
    魏丽
    钟强
    侯萍
    [J]. 高原气象, 1996, (02) : 18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