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柴油的润滑性——一个潜在的重要问题

被引:31
作者
韦淡平
机构
[1]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柴油; 润滑性; 低硫; 抗磨添加剂; 环境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626 [石油产品];
学科分类号
081702 ;
摘要
从柴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柴油润滑性能的影响出发 ,介绍了 80年代、90年代欧美柴油的润滑水平和解决办法 ,指出 :由于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 ,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和其它抗磨杂质的含量随之下降 ,柴油的抗磨性变得越来越差 ;我国柴油的润滑性也是一个潜在的重要问题。在分析我国柴油润滑性的现状后 ,提出了控制柴油润滑质量的方法及开发高效润滑性添加剂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燃料润滑性的研究 Ⅰ.柴油组分的磨损性能 [J].
韦淡平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6, (03) :79-87
[2]   燃料油润滑性的研究 Ⅱ.模型化合物试验 [J].
韦淡平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88, (01) :90-99
[3]  
Fuel[P]. 英国专利:GB9508968D0,1995-06-21
[4]  
Lubricity Additives-Performance and No-Harm Effect in Low Sulfur Fuels, SAE Tech. Batt R J,McMillan J C,Bradbury I P. Paper .
[5]  
Wei D P,Spikes H A. Wear . 1986
[6]   燃料润滑性的研究——Ⅲ.柴油的磨损性能 [J].
韦淡平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1990, (01) :15-19
[7]   燃料润滑性研究三十年 [J].
韦淡平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0, (01) :31-39
[8]  
Lubricants and Lubrication. Dowson D,et al. Elsevier Oceanography Serie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