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现状分析

被引:32
作者
饶宇飞
司学振
谷青发
杨海晶
机构
[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 锂离子电池; 储热技术; 氢储能;
D O 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0.10.002
中图分类号
TM91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学科分类号
0808 ;
摘要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储能技术将成为促进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同储能技术的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需构建多能互补、取长补短、因地制宜、效益优先的储能技术布局。针对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储能技术进行梳理,介绍了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储热技术、化学燃料储能等多种储能形式相应的原理,并对储能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展望。研究和分析可用于降低储能系统成本,提升储能技术性能和成熟度,从而为坚实、有序推动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及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考虑风光预测误差的电力系统风险规避评估模型 [J].
刘俊超 ;
方绍凤 ;
张群 ;
廖圣桃 ;
牛犇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 (03) :104-109
[2]   用户侧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应用研究 [J].
单栋梁 ;
刘向立 ;
徐利凯 ;
王聪慧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 (02) :41-46
[3]   LC串联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J].
罗敏 ;
梁晖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 (02) :30-40+46
[4]   全球能源互联网中的储能技术及应用 [J].
李建林 ;
孟高军 ;
葛乐 ;
周京华 ;
石文辉 ;
张占奎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 (01) :1-8
[5]   光伏分散入网条件下复合储能经济性分析 [J].
陈军 ;
李思儒 ;
彭生江 ;
刘正英 ;
祁建勋 ;
杨昌海 ;
薛国斌 ;
袁铁江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 (24) :58-63
[6]   蓄电池储能变流级联系统交互分析 [J].
丁超 ;
潘超 ;
黄海宏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 (23) :21-26+33
[7]   考虑可调控负荷和储能的区域互联备用优化模型 [J].
刘敦楠 ;
李鹏飞 ;
葛睿 ;
韩金山 .
电力建设, 2019, 40 (12) :22-29
[8]   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探讨 [J].
傅质馨 ;
李潇逸 ;
袁越 .
电力建设, 2019, 40 (05) :1-12
[9]   利用储能系统提升电网电能质量研究综述 [J].
李建林 ;
袁晓冬 ;
郁正纲 ;
葛乐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 43 (08) :15-24
[10]   储能电站参与能量-调频市场联合调度模式研究 [J].
谢敏 ;
韦薇 ;
李建钊 ;
刘明波 .
电力建设, 2019, 40 (02)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