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运作:理论与实践的悖反

被引:10
作者
谢小剑 [1 ]
皮德艳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
[2]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
刑事拘留; 拘留时间; 延长期限; 证明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刑事拘留制度异化为刑事诉讼常规化的强制措施,延长刑事拘留期限成为任意的、普遍的现象,大量案件被延长至近30日。这极大地损害了犯罪嫌疑人权利。它归因于我国立法与执法理念上的偏差、以口供为中心地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刑拘与批捕之间证据标准差距过大等。我国的改革应当树立程序正义的理念,明确刑事拘留的证据标准,由检察机关对刑事拘留及其延长期限进行审查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欧洲人权法院视野下的检察官中立性问题——兼论检察官行使强制处分权的正当性 [J].
高峰 .
犯罪研究, 2006, (01) :74-80
[2]   关于刑事拘留期限延长的实证分析——兼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的适用与完善 [J].
侯晓焱 ;
刘秀仿 .
人民检察, 2005, (22) :47-50
[3]   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 [J].
谢小剑 .
现代法学, 2004, (06) :72-77
[4]   关于强制措施的修改与完善 [J].
崔敏 ;
任娟娟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4, (02) :17-21
[5]   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 [J].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1, (04) :97-110
[6]   中国审前羁押的实证分析 [J].
唐亮 .
法学, 2001, (07) :29-35
[7]  
侦查程序与人权[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孙长永著, 2000
[8]  
美国刑事审判制度[M]. 法律出版社 , 李义冠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