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小敏
刘静玉
杨东阳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协调度; 离差系数法; 河南省;
D O I
10.15991/j.cnki.411100.2014.04.010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城镇化概念与内涵构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河南省18个市的2011年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分和协调度,之后对评价结果的地区差异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出现局部"低洼",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存在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征,土地城镇化在东北和中西部偏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总体较高,相互之间差距大,空间上存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格局.最后基于18个市所属的协调度类型提出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的区际比较及区域差异研究 [J].
刘静玉 ;
孙方 ;
杨新新 ;
崔祥 ;
刘士锐 .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3 (03) :271-278
[2]   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利用非农化关系分析及协调发展策略 [J].
傅超 ;
刘彦随 .
经济地理, 2013, 33 (03) :47-51
[3]   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彦随 ;
杨忍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011-1020
[4]   中国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类型区划分 [J].
王洋 ;
方创琳 ;
王振波 .
地理研究, 2012, 31 (07) :1305-1316
[5]   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 [J].
李鑫 ;
李兴校 ;
欧名豪 .
人文地理, 2012, 27 (03) :50-54
[6]   江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格局及机制 [J].
车冰清 ;
朱传耿 ;
孟召宜 ;
杜艳 ;
沈正平 .
地理研究, 2012, 31 (05) :909-921
[7]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J].
孙平军 ;
丁四保 ;
修春亮 .
城市规划, 2012, 36 (05) :38-45
[8]   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 [J].
潘竟虎 ;
刘莹 .
人口与发展, 2012, 18 (02) :40-47
[9]   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J].
黄木易 ;
程志光 .
经济地理, 2012, 32 (02) :77-81
[10]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 [J].
曹文莉 ;
张小林 ;
潘义勇 ;
张春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2) :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