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侵蚀产沙的尺度效应研究初探

被引:15
作者
闫云霞 [1 ]
许炯心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产沙; 尺度效应; 产沙模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以黄河流域水文站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沙模数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分区的黄土、风沙、基岩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关系不同、地形(坡度)不同,其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变化的趋势也不相同,可以分为单调减小、单调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先减小而后增大等类型.在对数据进行双对数转换后,对上述尺度效应关系进行了线性和二次函数的拟合,并分别针对这两种函数形式给出了校正方程.依据所建立的校正方程,将所有分区内各站点的产沙模数进行了1000km2标准面积的校正以消除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Kriging插值法制作了消除尺度影响后的产沙模数图,并将其与未进行尺度校正的产沙模数图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尺度校正后,重点侵蚀区域的位置大致相同,但面积显著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位于重点侵蚀区河流下游的站点经校正后,其产沙模数有所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普通Kriging法在空间内插中的运用 [J].
苏姝 ;
林爱文 ;
刘庆华 .
江南大学学报, 2004, (01) :18-21
[2]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产沙过程 [J].
许炯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 (05) :540-548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系统侵蚀与产沙关系 [J].
陈浩 .
地理学报, 2000, (03) :354-363
[4]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及其地貌学意义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1999, (05) :15-19
[5]   黄土高原高含沙水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 [J].
许炯心 .
地理学报, 1999, (04) :32-40
[6]   黄河粗泥沙界限与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研究 [J].
徐建华 ;
李雪梅 ;
张培德 ;
林银平 .
泥沙研究, 1998, (04) :38-48
[7]   高含沙水流长距离稳定输送条件的分析 [J].
张仁 ;
钱宁 ;
蔡体录 .
泥沙研究, 1982, (03) :1-12
[8]   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J].
黄秉维 .
科学通报, 1955, (12) :15-21+14
[9]  
李英明,潘军峰主编.山西河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  
张宗祜等著.黄土高原区域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