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与直接腹地的相关性研究:上海港、深圳港和广州港的比较

被引:11
作者
张燕 [1 ]
冯邦彦 [2 ,3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3] 广东省政府
关键词
经济腹地; 上海港; 深圳港; 广州港; 相关性研究;
D O I
10.14007/j.cnki.cjpl.2011.02.001
中图分类号
F552 [中国水路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本文在运用相对引力系数模型确定各港口经济腹地综合实力基础上对三大港口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和VAR动态分析,发现上海港和深圳港都是其经济腹地的格兰杰原因,经济腹地不是它们的格兰杰原因,广州港同腹地的关系正好相反。广州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是正向积极的,广州港对经济腹地的影响虽是积极的,但是影响力度不大。深圳港对经济腹地的带动力最高。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对其的影响有利有弊,上海港对经济腹地保持一种积极的但影响力度居中的带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以宁波港为例 [J].
丁井国 ;
钟昌标 .
经济地理, 2010, 30 (07) :1133-1137
[2]   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影响机理 [J].
李晶 ;
吕靖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3) :60-62
[3]   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 [J].
吴松弟 .
学术月刊, 2007, (01) :121-124
[4]   论港口与腹地经济一体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J].
郎宇 ;
黎鹏 .
经济地理, 2005, (06) :767-770+774
[5]   广东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长速度预测 [J].
曾小彬 .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5, (01) :59-62
[6]   论港口—腹地经济地域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及其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J].
黎鹏 ;
张洪波 .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0) :79-83
[7]   区位商法在港口腹地分析中的运用 [J].
董洁霜 ;
范炳全 .
上海海运学院学报, 2002, (03) :50-53
[8]   港口城市成长的理论与实证探讨 [J].
许继琴 .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 (04) :12-15
[9]  
高等经济地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吾扬,梁进社著, 1997
[10]  
Inter-port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ast African case study[J] . Brian Hoyl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