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村规民约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要素—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被引:7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家明
刘祖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祖云
机构
: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
农业经济问题
|
2014年
/ 35卷
/ 04期
关键词
:
村规民约;
内在作用机制;
外化表现;
基础要素;
分析框架;
D O I
:
10.13246/j.cnki.iae.2014.04.004
中图分类号
: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村规民约作为乡村的非正式制度,对规范村民的行为、调节乡村社会矛盾、稳定乡村社会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制度的一种类型,村规民约具备了制度的三大基础要素,即规制性基础要素、规范性基础要素、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它们统一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三大要素外化表现为惩戒监督机制、价值导向机制、传递内化机制,三大机制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共同推动着村规民约作用效力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导向[J]. 刘金祥.南方论丛. 2012 (05)
[2]
道德价值内化的条件及其道德教育意义探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本钰
余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余鹏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5)
: 7
-
10+28
[3]
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
姜裕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衢州市委党校
姜裕富
[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2
(01)
: 62
-
66
[4]
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的静态分析——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延秋
[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
: 12
-
16
[5]
“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
董建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董建辉
[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 51
-
58
[6]
从文化传递角度看师生语言观相互作用机制
余祥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余祥越
[J].
学术论坛,
2005,
(03)
: 164
-
166
[7]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现实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郝翠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
郝翠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沁芳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 48
-
51
[8]
民间秩序的重建——从乡规民约的变迁中透视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的协同趋势
李朝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广东深圳
李朝晖
[J].
学术研究,
2001,
(12)
: 131
-
135
[9]
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
张广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
张广修
[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 25
-
29
[10]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J]. 张静.北大法律评论. 1999(01)
←
1
2
→
共 16 条
[1]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导向[J]. 刘金祥.南方论丛. 2012 (05)
[2]
道德价值内化的条件及其道德教育意义探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本钰
余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济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余鹏
[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
(05)
: 7
-
10+28
[3]
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
姜裕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衢州市委党校
姜裕富
[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2
(01)
: 62
-
66
[4]
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的静态分析——以人权保障为视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延秋
[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
: 12
-
16
[5]
“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
董建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
董建辉
[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2)
: 51
-
58
[6]
从文化传递角度看师生语言观相互作用机制
余祥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余祥越
[J].
学术论坛,
2005,
(03)
: 164
-
166
[7]
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现实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郝翠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理工大学
郝翠荣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沁芳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 48
-
51
[8]
民间秩序的重建——从乡规民约的变迁中透视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的协同趋势
李朝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广东深圳
李朝晖
[J].
学术研究,
2001,
(12)
: 131
-
135
[9]
村规民约的历史演变
张广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河南洛阳
张广修
[J].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 25
-
29
[10]
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J]. 张静.北大法律评论. 1999(01)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