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35
作者
邓武明
阳小虎
文凤君
陈胜荣
赵昌斌
不详
机构
[1]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2] 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 四川 南充
[3] 四川 南充
关键词
油菜; 产量性状; 遗传模型;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7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增广NCⅡ交配设计进行油菜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及6个产量构成因子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1)油菜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2)育种上应在保持较多角粒数的前提下,提高千粒重,适当控制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分枝尤其是二次分枝进而提高单产。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J].
刘绚霞 ;
董振生 ;
刘创社 ;
董军刚 ;
李红兵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1, (03) :2-5
[2]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配合力和亲本系数间的关系 [J].
管荣展 ;
盖钧镒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04) :12-16
[3]   甘蓝型油菜12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J].
胡虹文 .
中国油料, 1997, (03) :10-11+14
[4]   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J].
魏忠芬 ;
何采平 ;
黄泽素 .
种子, 1997, (01) :36-39
[5]   甘蓝型油菜不育核质效应的遗传研究 [J].
何余堂 ;
李殿荣 ;
田建华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5) :36-41
[6]   甘蓝型双低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基因效应 [J].
张书芬,宋文光,任乐见,田保明,文雁成,刘建民,王建平 .
中国油料, 1996, (03) :1-3
[7]   增广NC Ⅱ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 [J].
莫惠栋 ;
李志民 .
作物学报, 1991, (01) :1-9
[8]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及通径分析 [J].
虞辉 ;
官春云 ;
王国槐 .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9, (03) :21-32
[9]   几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配合力分析 [J].
张建一 ;
杨世尧 ;
赖群生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2) :26-32
[10]  
数量遗传学概论[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加纳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