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距离对职住分离的统计验证

被引:12
作者
宋小冬 [1 ]
王园园 [2 ]
杨钰颖 [2 ]
张开翼 [2 ]
钮心毅 [1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关键词
职住分离; 职住平衡; 通勤距离; 零壹指数; 测度方法; 上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U491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082302 ; 082303 ;
摘要
职住分离和通勤距离关系的定量测度,对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长期以来,该领域的计算方法及验证的可靠性、精确性存在多方面的制约,用得最普及的单元平衡法存在单元尺度多大合适、单元边界隔离2个局限性。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多角度开展方法探索。先对中心城区划定职住基本平衡范围,用考虑通勤距离的密度估计函数,按工作地估计职工的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使职住分离和通勤距离对应起来,同时缓解单元尺度问题、消解边界隔离问题。继而使用职住分离零壹指数代替传统职住比,用平均通勤距离验证职住分离,获得了很强的线性相关。尽管统计结果有效,依然会有样本偏离线性回归方程,利用置信区间,筛选出异常点,凭经验解释原因,可从定性角度进一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还可以探测职住失配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方法,验证了:职大于住的地区,职工通勤距离偏长,居民通勤距离偏短;住大于职的地区,居民通勤距离偏长,职工通勤距离偏短,职住关系越平衡,通勤交通总量越小,越分离,交通总量越大。上述方法以上海为例得到验证,也能适用于其他大城市的中心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699 / 170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多源LBS数据的职住平衡对比研究——以北京城区为例 [J].
赵鹏军 ;
曹毓书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 (06) :1290-1302
[2]   考虑通勤距离的职住分离测度方法 [J].
宋小冬 ;
王园园 ;
张开翼 ;
杨钰颖 ;
孙晨晨 ;
王骏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6) :25-32
[3]   职住均衡能够缓解交通拥堵吗?——基于GIS缓冲区方法的上海实证研究 [J].
孙斌栋 ;
何舟 ;
李南菲 ;
尹春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5) :98-104
[4]   北京市职住分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魏海涛 ;
赵晖 ;
肖天聪 .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24 (04) :43-51
[5]   经济普查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J].
骆悰 ;
申立 ;
苏红娟 ;
朱春节 ;
李长风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6) :27-31+60
[6]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5, 39 (09) :100-106
[7]   通勤距离、通勤时间及其与职住平衡的关系研究 [J].
姜军 ;
段进 ;
陈沧杰 ;
曹国华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7) :119-123
[8]   如何应对“职住分离”:“疏”还是“堵”? [J].
郑思齐 ;
徐杨菲 ;
谷一桢 .
学术月刊, 2014, 46 (05) :29-39
[9]   转型期广州市城市居民职住空间与通勤行为研究 [J].
刘望保 ;
侯长营 .
地理科学, 2014, 34 (03) :272-279
[10]   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以西安为例 [J].
周江评 ;
陈晓键 ;
黄伟 ;
于鹏 ;
张纯 .
地理学报, 2013, 68 (10) :1316-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