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通勤距离的职住分离测度方法

被引:15
作者
宋小冬 [1 ]
王园园 [2 ]
张开翼 [3 ]
杨钰颖 [2 ]
孙晨晨 [2 ]
王骏 [4 ]
机构
[1]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
[3]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职住平衡; 职住分离; 测度方法; 通勤距离; 密度估计; 大数据;
D O I
10.16361/j.upf.201706004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降低居民居住地和职工工作地的过度分离,可从源头降低通勤交通总量,成为理论、实践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测度职住分离(或职住平衡)有多种方法,基于职住比的单元平衡法长期处于主流地位,其局限性也很明显,而且以单元尺度、边界隔离问题最难解决研究提出,用通勤距离为自变量的函数估计职工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将两者的偏差来测度职住分离用于估计密度的函数应符合交通出行分布特征,函数的概率期望值等于调查得到的平均通勤距离因函数连续,不存在边界隔离问题,也可化解单元尺度的局限性以上海中心城区为实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为基础资料,手机信令为辅助资料,本方法得到初步尝试根据经验认知,本方法得到初步验证分析结果基本符合上海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分布特征,可以进一步体现工作岗位、居住人口的分布密度对职住分离、通勤交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职住空间关系分析上海郊区新城发展状况 [J].
钮心毅 ;
丁亮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7, 41 (08) :47-53+126
[2]   上海中心城区的职住空间匹配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J].
程鹏 ;
唐子来 .
城市规划学刊, 2017, (03) :62-69
[3]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客流拥挤与居民通勤关系分析附视频 [J].
王波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 (07) :75-78
[4]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域职住空间分析 [J].
张天然 .
城市交通, 2016, 14 (01) :15-23
[5]   经济普查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用的探索与思考 [J].
骆悰 ;
申立 ;
苏红娟 ;
朱春节 ;
李长风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6) :27-31+60
[6]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5, 39 (09) :100-106
[7]   “职住平衡指数”的构建与空间差异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郑思齐 ;
徐杨菲 ;
张晓楠 ;
于都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5 (04) :475-483
[8]   职住分离的行业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都市区为例 [J].
齐云蕾 ;
孙铁山 .
现代城市研究, 2015, (01) :58-65
[9]   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 [J].
孟斌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57-1466
[10]   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 [J].
孟晓晨 ;
吴静 ;
沈凡卜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6) :2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