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城区的职住空间匹配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29
作者
程鹏 [1 ]
唐子来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职住平衡; 空间匹配; 上海中心城区; 社区生活圈;
D O I
10.16361/j.upf.201703005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并制定了《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要求提供就近就业空间和机会,促进居住和就业适度平衡。针对上海中心城区,以街道为空间单元,提出职住空间匹配的动态测度方法,基于人口和经济普查数据,对于2000-2004年和2010-2013年两个时段的职住空间匹配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相互分离的演化过程,由此导致职住空间匹配程度有所下降。研究指出,住房开发和产业转型分别影响上海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城市规划应当引导住房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的时空协调,不断提升社区生活圈的职住空间匹配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北京市职住空间关系特征及变化研究——基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和2001、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纯 ;
易成栋 ;
宋彦 .
城市规划, 2016, 40 (10) :59-64
[2]   大都市区规划的职住平衡专题解读及其启示——以《奔向2040:芝加哥总体区域规划》职住平衡报告为例 [J].
赵虎 ;
司建平 ;
倪剑波 ;
何晓伟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6, (09) :54-61+112
[3]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域职住空间分析 [J].
张天然 .
城市交通, 2016, 14 (01) :15-23
[4]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J].
丁亮 ;
钮心毅 ;
宋小冬 .
城市规划, 2015, 39 (09) :100-106
[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市人口与就业分布及其演化的研究 [J].
周文娜 ;
张天然 ;
申立 ;
李长风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2) :44-48+70
[6]   利用手机数据分析上海市域的职住空间关系——若干结论和讨论 [J].
钮心毅 ;
丁亮 .
上海城市规划, 2015, (02) :39-43
[7]   “职住平衡指数”的构建与空间差异性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J].
郑思齐 ;
徐杨菲 ;
张晓楠 ;
于都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5 (04) :475-483
[8]   上海都市区就业—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J].
孙斌栋 ;
魏旭红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47-758
[9]   北京市与深圳市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对比研究 [J].
加那提古丽卡德尔 ;
王星 ;
孟晓晨 .
城市发展研究, 2014, (03) :35-44
[10]   北京城市职住空间重构及其通勤模式演化研究 [J].
赵晖 ;
杨开忠 ;
魏海涛 ;
赵文祎 .
城市规划, 2013, 37 (08)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