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研究

被引:30
作者
柳艳香 [1 ]
赵振国 [1 ]
朱艳峰 [1 ]
王建平 [2 ]
陈丽华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唐山市气象局
[3] 总参气象水文中心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夏季降水; 梅雨; 异常特征; 环流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1880年以来中国夏季的雨型、189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以及1951年以来北半球大气环流等资料,利用物理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及东亚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后期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北,黄河流域、华北一带降水偏多,长江流域降水偏少,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弱;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南移,长江流域进入多雨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偏强,黄河流域、华北地区则转入少雨期;但是2000年以来的夏季,在黄河流域、华北地区仍维持少雨的背景下,主要多雨带却徘徊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及华南、江南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偏少,梅雨异常偏弱,空梅频繁出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同处在持续少雨位相和干旱频发阶段,这种同步振荡的异常现象历史上极为少见。夏季东亚环流型的特殊配置是2000年以来夏季长江流域持续少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2000年以前长江流域夏季少雨的环流背景不一样。
引用
收藏
页码:807 / 8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1999年6月长江中下游梅雨暴雨的环流特征分析 [J].
隆霄 ;
程麟生 ;
王文 .
高原气象, 2007, (03) :563-571
[2]   长江中游一次中β低涡暴雨的数值模拟分析 [J].
廖移山 ;
闵爱荣 ;
李武阶 .
高原气象, 2007, (01) :187-196
[3]   影响“05.06.25”长江流域暴雨的西南低涡特征 [J].
王晓芳 ;
廖移山 ;
闵爱荣 ;
崔春光 .
高原气象 , 2007, (01) :197-205
[4]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高原气象 , 2006, (03) :382-389
[5]   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型的划分及其环流成因分析 [J].
孙林海 ;
赵振国 ;
许力 ;
陈国珍 ;
李维京 ;
王永光 ;
刘海波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5, (S1) :56-62
[6]   “03.7”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模拟和诊断分析 [J].
张冰 ;
胡隐樵 ;
傅培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3) :378-386
[7]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J].
黄燕燕 ;
钱永甫 .
高原气象, 2004, (01) :68-74
[8]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张顺利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18-1030
[9]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J].
黄荣辉 ;
陈际龙 ;
周连童 ;
张庆云 .
大气科学, 2003, (04) :770-787
[10]   1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初探 [J].
张培群 ;
何敏 ;
许力 .
高原气象, 2002, (03) :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