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玉米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脂肪积累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王艳芳 [1 ]
杨东伟 [1 ]
张立军 [2 ]
马兴林 [3 ]
关义新 [3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基础部
[2]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灌浆期:籽粒; 脂肪积累; 可溶性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通油1号葡萄糖含量低于郑单19号。说明籽粒灌浆前期,碳水化合物供应不是脂肪合成的限制因素,而果糖向乙酰CoA的转化速率可能是脂肪合成的限制步骤。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 [J].
刘克礼,刘景辉 .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4, (01) :1-10
[2]   玉米籽粒灌浆生长分析 [J].
李绍长 ;
盛茜 ;
陆嘉惠 ;
孟宝民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S1) :1-5
[3]   高油玉米ALEXHO子粒生长期间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的变化 [J].
刘治先 .
作物杂志, 1988, (04) :34-36
[4]   品种、密度、收割期对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J].
陈刚 .
北京农业科学, 1989, (01) :20-23
[5]   吲哚乙酸和脱落酸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 [J].
刘仲齐 ;
吴兆苏 ;
俞世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01) :7-12
[6]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综述) [J].
陈国平 .
玉米科学, 1994, (01)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