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12
作者
黄金堂
陈德禄
李清华
陈海玲
机构
[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大麦; 莆大麦9号;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D O I
10.14069/j.cnki.32-1769/s.2009.02.012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的生产特性,以2004至2006年度福建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莆大麦9号和对照品种莆大麦5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莆大麦9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J].
曹廷杰 ;
王西成 ;
赵虹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01) :39-41
[2]   云南啤酒大麦品种区域试验中主要性状稳定性分析 [J].
普晓英 ;
曾亚文 ;
申时全 ;
杜娟 ;
张建华 .
大麦科学, 2004, (03) :19-22
[3]   小麦新品种陕农78的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 [J].
杨进荣 ;
王成社 ;
李景琦 ;
刘俊 ;
邹淑芳 ;
黄晓刚 .
麦类作物学报, 2004, (03) :134-135
[4]   江苏省大麦品种高产稳产性的评价 [J].
陆加荣 ;
王建武 ;
姜龙 .
大麦科学, 2003, (03) :21-23
[5]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评价 [J].
王进强 ;
王建武 ;
姜龙 .
大麦科学, 2003, (02) :21-22
[6]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J].
梁康迳 ;
林文雄 ;
王雪仁 ;
郭玉春 ;
梁义元 ;
陈志雄 .
福建农业学报, 2000, (03) :9-15
[7]   作物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问题探讨 [J].
俞世蓉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3) :17-23
[8]   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品种的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分析 [J].
张存良 ;
殷玉芬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4) :63-68
[9]  
作物品种试验与统计分析[M].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以飞,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