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品种的基因型×环境交互效应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存良
殷玉芬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稳定性;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产量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选用Shukla (1971)的稳定性方差δ2参数,Eberhart and Russell (1966)的b、Sd2二参数和Tai(1975)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V1、V2、V3、三参数等三种方法测定冬小麦产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方差δ2与Sd2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b与V1之间有级显著的正相关。绝大多数品种V1>V2和V3;环境效应r1绝对值和变异幅度显著的大于r3和r2。因此黄淮冬麦区亩穗数的不同是造成地区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选择对r1反应不敏感的品种,将具有广泛适应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J].
姜文候 ;
吴兆苏 .
作物学报, 1983, (04) :23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