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6
作者
杨剑萍 [1 ]
张琳璞 [2 ]
石勇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3] 中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下油砂山组; 洪水漫湖; 浅水湖泊型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5个油层组.一、二油组为洪水-漫湖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洪水-漫湖相,洪水-漫湖相划分为漫湖亚相、沟道亚相及滩砂亚相;三、四、五油组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研究区内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主要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2个亚相.通过对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研究,认清沉积相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分布规律,对砂体预测及储量估计具有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1+214 +2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 [J].
袁静 .
中国地质, 2005, (04) :131-138
[2]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J].
李延平 ;
陈树民 ;
宋永忠 ;
王始波 ;
宋铁星 ;
李如一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5, (05) :13-16+103
[3]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相 [J].
党玉琪 ;
尹成明 ;
赵东升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97-306
[4]   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规律与储集体分布 [J].
邵文斌 ;
寿建峰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12-16+148
[5]   扶杨油层砂体综合预测技术 [J].
李淑筠 ;
高彦楼 ;
唐振海 ;
吉庆生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4) :11-13+82
[6]  
姜在兴主编.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7]  
高瑞祺等著.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8]  
赵澄林等编著.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沉积体系与成岩作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