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坳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孔隙演化特征探讨

被引:21
作者
李晓光 [1 ]
陈振岩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关键词
辽河坳陷; 古近系; 成岩相带; 孔隙带; 封隔层; 孔隙演化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辽河坳陷古近系的主要沉积特征是物源多、沉积体系多、砂岩成熟度低及砂体规模小。通过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研究,储层成岩相可划分为4种,即碳酸盐胶结相、自生粘土矿物胶结相、石英胶结相和粘土矿物转化相。这4个相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亚相自生粘土膜胶结亚相、晶粒状碳酸盐胶结亚相、自生高岭石胶结亚相、石英胶结亚相、嵌晶状碳酸盐胶结亚相、伊/蒙混层亚相和伊利石亚相。不同成岩相分布明显受深度控制,具有在垂向上相连的展布特征,垂向上可组成6个成岩相带。通过大量的砂岩和泥岩孔渗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6个对应的高孔渗带(ABCDEF)与6个低孔渗带(abcdef),它们与6个成岩相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即A-a、B-b、C-c、D-d、E-e和F-f分别与晶粒状碳酸盐相带、自生高岭石相带、石英胶结相带、嵌晶状碳酸盐相带、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相带和伊利石相带相对应。可见,不同成岩相带对应不同孔隙度发育带的孔隙演化,并从有机质演化的角度解释了上述对应关系。应用这一规律在鸳鸯沟地区有利储层孔隙预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验证了该区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李国玉;吕鸣岗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辽河油区勘探与开发.[M].马玉龙;牛仲仁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裘亦楠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5]   黄骅坳陷唐家河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储层质量研究 [J].
宋鹍 ;
吴胜和 ;
朱文春 ;
宫清顺 ;
黄奇志 ;
吕坐彬 .
古地理学报, 2005, (02) :275-282
[6]   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104断块古近系孔店组辫状河储层流动单元 [J].
石占中 ;
吴胜和 ;
赵士芹 ;
马晓芬 ;
邢维奇 ;
郭沫贞 ;
郑振英 ;
刘卫林 ;
贾玉梅 .
古地理学报, 2003, (04) :486-496
[7]   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 [J].
李潇丽 ;
田成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