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治疗前后血脂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施昱丞
任秀君
洪银珠
图娅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关键词
电针; 高血脂; 脑缺血; 血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治疗前后血脂含量的变化,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血脂合并脑缺血疾病提供实验室数据及对策。方法:采用FeCl3化学诱导大脑中动脉血栓闭塞模型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造成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电针术前干预及脑缺血后全程治疗,通过酶法及选择性沉淀法测定治疗前后血脂。结果:治疗前CHO、TG、HDL-C及LDL-C血脂四项,各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中CHO、TG、LDL-C升高和HDL-C降低,发生血脂异常现象。治疗后,与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比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治疗Ⅰ组的CHO、TG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C升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LDL-C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治疗Ⅱ组的LDL-C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中CHO、TG、LDL-C降低,HDL-C升高,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较早电针治疗Ⅰ组比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较迟电针治疗Ⅱ组更好。结论:电针可使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CHO、TG、LDL-C含量降低,HDL-C含量升高,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电针介入治疗时间点有其重要性,早期介入治疗能更有效的控制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后的血脂水平,疗效更好,提示电针有效地调节血脂水平,可能是电针抗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高脂血症的非药物治疗 [J].
李蓉琼 ;
方荣华 ;
任皓 .
现代预防医学, 2005, (04) :324-326
[2]   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J].
金锦兰 ;
边丽娜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4, (03) :149-149
[3]   针刺脐周八穴治疗高脂血症验案举隅 [J].
康凤河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03) :48-48
[4]   针刺治疗高脂血症32例疗效观察 [J].
康凤河 .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 (02) :65-65
[5]   针刺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J].
陈瑞 ;
梁凤霞 ;
毛红蓉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03) :162-164
[6]   针刺对高脂血症血脂水平的影响 [J].
黄伟贞 .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 (02) :103-104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 [J].
任艳 ;
唐力 ;
聂迎雪 ;
宋平梅 ;
任卫东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3, (01) :63-65
[8]   针刺辨证选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J].
赵惠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2, (10) :58-59
[9]   脑出血、脑血栓病发生与血胆固醇、甘油三脂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J].
张原莉 ;
张海东 ;
杜振兰 .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2, (03) :243-244
[10]   几种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比较 [J].
高莹 ;
李可基 ;
唐世英 ;
肖颖 .
卫生研究, 2002, (02) :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