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被引:9
作者
朱慧 [1 ]
吴双桃 [2 ]
机构
[1]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2]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入侵杂草; 藿香蓟;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1] 天然药物化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吴立军主编, 2003
  • [12] 天然有机质谱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丛浦珠,李笋玉编著, 2003
  • [13] 中药化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匡海学主编, 2003
  • [14] 中国外来入侵种[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李振宇,解焱主编, 2002
  • [15] 分析化学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丛浦珠,苏克曼主编, 2000
  • [16] 藿香蓟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王莹
    王晓磊
    李瑞峰
    徐永清
    胡宝忠
    [J]. 北方园艺, 2007, (02) : 150 - 151
  • [17] 假烟叶树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马瑞君
    郭守军
    朱慧
    张涛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6, (06) : 526 - 529
  • [18] 外来入侵性杂草——胜红蓟
    郝建华
    强胜
    [J]. 杂草科学, 2005, (04) : 54 - 58
  • [19] 胜红蓟的研究进展
    张娜
    郭素华
    [J]. 药品评价, 2004, (03) : 219 - 221
  • [20] 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对植物、真菌和昆虫生长的影响
    凌冰
    张茂新
    孔垂华
    庞雄飞
    梁广文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 744 - 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