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及产量损失测定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石明旺
茹振钢
牛立元
欧行奇
王远芹
朱道元
机构
[1] 河南职技师院!新乡
[2] 安阳市农业局农技站!
[3] 鄢陵县第三职业高中!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产量损失; 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1 993~ 1 996年连续 4年对豫麦 2号、豫麦 4 1号、豫麦 54号等 1 2个小麦品种小麦纹枯病抗性和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 :所推广各品种中没有免疫或高抗品种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病性。实验结果还表明产量损失与病情严重度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 ,严重度每提高一级 ,产量损失增加约 1 0 %~ 2 0 %左右 ;在产量损失的构成中 ,千粒重下降处于主导地位 ,粒数的减少其次 ;始病愈早 ,发病愈重 ,相应的产量损失愈大。不同地区 ,播期不同 ,发病期亦不同 ,从生育期来看 ,却是基本一致的 ,返青期为小麦纹枯病的复苏期 ,抽穗期为发病始盛期 ,乳熟期为发病高峰期 ,与温湿度有关。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 ,但未发现高抗品种 ,河南省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主要品种的抗纹枯病的特性不同 ,中抗至中感。增施磷、钾肥能显著地减轻病害和增加产量 ,可作为防病措施推广应用。另外 ,大田调查还发现 ,轮作、间作和控制种植密度能减轻病害发生与其作物的纹枯病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玉米纹枯病产量损失测定和发生规律 [J].
梁继农 ;
陈厚德 ;
朱华 ;
刘文娟 ;
黄玉富 ;
刘荆 ;
赵桂东 .
植物保护学报, 1997, (02) :101-106
[2]   小麦纹枯病的田间流行动态模糊聚类分析 [J].
石明旺 ;
徐明富 ;
茹正刚 ;
刘鸣涛 ;
赵启学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1) :24-28
[3]   小麦纹枯病发生流行动态 [J].
史建荣 ;
王裕中 ;
杨新宁 .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01) :23-24